《利理论》第一节:波点质能

赵昆龙

《利理论》第一节:波点质能,能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着一切存在的表象。

波是什么?波是点做球面圆环运动,在时间的投影下产生的周期性重复的运动形式。点是什么?点是数量理化的最小单元,代表最小的空间,时间,质间,点不是无穷小,而是有限最小。质是什么?质是能量统一的基本单元波点,是起初的构成一切物质的因子,如自然数中的1,能量的量子,电的电子,空间的空子,光的光子,场的场子质表示的是形成物的最基础的因子(波点),不是指分子,元素,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等微小独立粒子,而是指极限小的构成单元,就像是数学空间几何的点,其他微观粒子都是由它符合某种具有确定性的空间几何的数理关系形成的。为了表示对圆的完美对称性的称赞和方便大家不被已有的概念混淆,我取名这种质的概念叫做:波点。光子是波点做圆周运动激起的特定频率的场线波向外辐射,其中辐射波的频率就等于波点圆周运动的频率,人就是一团旋转的波点。

利是什么?利是波点,能量,物质相互作用确定的共识机制,是波点运动变化的秩序取向,可以看做波点在随机中运动产生的选择性规律运动的一个新的代名词。利和精神,真理,生命,意志,性质,信息,熵等概念关系密切。利在生活中的有快乐,需求,爱情,好处,钱财的意思,利是赵昆龙的《利理论》的逻辑核心。

1利理论.png

宇宙中所有相互作用的物质一定是运动的

绝对零度的物质尚未被发现也不能被发现。宇宙中绝对静止的物质在任何形式的感知范围内是不存在的,一切静物都是相对的概念。在理想的充分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只要质发生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就是可测量认知的。假设某种质真的不与任何其他物质发生作用,那这种质的存在对于宇宙其他物质也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可以说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的质是不存在,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质是应该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质的表现形态。

物质的存在必然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运动形式。假设物质做不规则随机性运动就会和别的物质碰撞发生不同的运动作用,就会导致物质不断变得混乱,甚至在视界消失,最终使物质不可认知。也就是会有山,水,人等物体根本不存在的结果,但感知事实是有不同种类的物体在我们周边呈现。所以,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则的,有秩序的。不规则运动的质不会相互作用生成可见物。物质运动是规则的,信息就是有规则的,理是信息的相同点,真理就是一种最普遍存在的信息。真理是天在的,它是随机运动的物质产生有序的物体的条件,真理就蕴藏在普遍事物当中,而许多人还并不真正理解所谓的常识,如什么是光,什么是水,力是什么,温度是什么,能量是什么,电是什么,智是什么?现代科研把对这些研究叫做基础研究,越是基础的科学使用范围越广,作用价值越大。

1.jpg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概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清晰又深奥。最初,牛顿把质量说成是物质的数量,即物质多少的量度。

在牛顿力学中,给定的物体具有一定的惯性质量,它作为一个与时间和空间位置无关的常数出现在牛顿力学第二定律之中:F=m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与所受力F的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m称为该物体的惯性质量)。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对于m越大的物体,就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速度)。在牛顿力学中,没有惯性质量等于零的物体存在。在狭义相对论中,惯性质量又细分为静质量、动质量、相对论质量(总质量)。相对论质量与静质量的差称为动质量。由此看来,质量的概念来自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加速度),速度概念则是来源于空间与时间之比。时间的概念又是来自物体的规则运动。而且现在物理学相对论中空间都是由光速逆推测量获得,空间也没有绝对性,甚至空间是由质量决定,因此可以大胆猜测:空间是有质能密度的,物体就是一团相对高密度的圆球旋转的空间虚质(波点)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引其他物质的性质,引力质量是物体这种性质的量度。对于可以在实验室里测试的物体,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20世纪,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等效原理就是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这一前提为依据的。可以认为,一切与广义相对论有关的观察和实验的精确结果都可以看成是这两种质量相等的证明。所谓的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表征物体内在性质的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表现。在我看来,惯性质量是建立在力的概念上,引力是建立在惯性质量的概念上,因此,所说的引力质量只是惯性质量的场景。

开普勒.jpg

力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外因。在物理学中力由牛顿加速定律计算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1N=1kg·m/s²。原始的因果论观点“力是因,运动是果”。个人更倾向认为物体运动是因,力是认知的果,力是我们感知运动的人造概念工具,如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当然力也有身体的直觉感受到的存在。

(英work),也叫能量,热量,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力与其作用点位移的积W=FL,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J“功”一词最初是法国数学家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创造的。动能FL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动量Ft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W=FL, F=ma ,   W=maL   功的量纲可以换算成最基本的时空量纲 J=kg·m²/s²   ,这和E=MC²的量纲是一样的,如果物体本身相对静止也能释放巨大的光速能量,那能量的形态波点本身就是光速的,光子是特定波长的波点。物质能运动摩擦产生电,自然中剧烈运动的云层,沙尘暴,火山喷发会出现闪电,那电就是波点的一种相。波点的特定运动会产生电,磁,光,热,场。波是运动能量传播的形式,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三角函数。点是数学几何空间的理想细分单元,和子,间,元,粒相似,可以代指需要量化,确定化的对象,顶点,地点,时点,信息点,知识点。波代表能量的运动形式,点代表物质的终极形态,波点是质能的基本构成单元,波为事之始,点为物之终。波是时间能在意识中存在的原因,点是空间中存在物的理想化的极限单元。

0.png

西方的文字符号与汉字虽然不一样,但人的概念和逻辑基本是一样的,力,动,功,汉字的创造形式里边就含有事物变化的逻辑关系。功是整个《利理论》系统的超级概念节点,功与能,功与劳,功与利,功与德是紧密相关的,利理论取代功理论,是因为大家意识中对利更感兴趣,更有共识,而功可以为利的解析提供物理基础。

在《利理论》中前面几节偏物理的内容,大家可能难以理解文字传达的信息,事实上物理的基础也是难以理解的,有些新概念是用新的组词来表现的,难免被字的原来意思所干扰。虽然我们人类会自认为相比别的物体自己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有自由意志,但我们终究也是个物体。如果说宇宙是起源于一次奇点大爆炸,我们人类就是波点质能经过约138亿年演化而来,而演化的取向就是利,虽然老子的《道德经》写天地不仁,我的《利理论》还是主张天地有利,其实两者并不对立,只是字面意思的片面而已。

历史上有少数大师能用一个核心概念表达过对世界的认知,如赫拉克利特的变,毕达哥拉斯的数,老子的道,释迦牟尼佛的空,叔本华的志,黑格尔的理,达尔文的性,牛顿的力,开尔文的热,爱因斯坦的光,法拉第的场,特斯拉的电,德布罗意的波。面对浩大的宇宙,我不得不在以人为本的意识里降低人的权重,我将用更广义的利来解释世界,利就是存在的意义,天在是利。


Leer441
Compartir
próximo:Esta es la última
anterior:Este es el primer artículo